导读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全年GDP超过12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对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据“中国·枣强复合材料产业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3年,原料价格指数波动上行。12月,原料价格指数为121.28点,较年初上涨4.89%。产品价格指数稳中小升,12月,产品价格指数收报113.09点,较年初上涨0.32%。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四季度,指数收报于全年最高点205.62点,环比增长16.26%,同比增长3.05%。科技创新指数再创佳绩,四季度指数为历史最高值146.00点,环比增长10.81%,同比增长23.04%。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向好运行,全年有9个月突破荣枯线,收于景气区间。
从指数走势和行业发展特点方面看,一是原材料价格抬升,产品价格承压前行。二是2023年产业景气指数恢复性运行成效显著。三是从新注册企业分布来看,枣强县“一枝独秀”,新注册玻璃钢类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展现发展潜力。
当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处于提档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复合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在发展过程中,持续提升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则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产出。展望未来,复合材料应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从长远看,复合材料将继续保持较好较快增长。
一、2023年度指数运行情况解读
2022年指数走势回顾:2022年,复材原料价格指数总体呈小幅下跌走势,全年下跌1.40%。复材产品价格指数全年上涨了1.40%,各月环比涨跌参半。复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四季度,指数为199.54点,较一季度增幅达28.00%。复材科技创新指数窄幅震荡,四季度,指数收报118.66点。2022年,复材产业景气指数有11个月在荣枯线下方徘徊,整体运行待突破。
(一)原料价格指数波动上行
2023年,复合材料原料价格指数整体波动运行,其中,上半年原料价格指数稳中有降,下半年原料价格指数则快速抬升,全年表现为波动上行。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复合材料原料价格指数走势图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复合材料原料指数整体震荡下滑,6月,指数收于全年最低点,为104.74点;2023年下半年,指数先逐月抬升,并于9月收于全年最高点126.69点,之后在高位窄幅波动,截至12月,指数为121.28点,较年初上涨4.89%。
复合材料原料主要包含基料和增强材料两个大类,2023年,基料价格指数振幅相对较大,增强材料价格指数则相对稳定。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
图2 分类型复合材料原料价格指数走势图
2023年,基料(合成树脂)价格指数宽幅波动,上半年表现为波动下滑,三季度,指数持续抬升,四季度指数在相对高位波动运行。截至12月,指数为125.09点,较年初上涨了10.51%。
增强材料价格指数走势相对平稳。截至12月,增强材料价格指数收报于112.39点,较年初下跌7.35%。
1、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指数波动上行
2023年,基料细分产品价格指数“一涨三平一跌”。其中,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指数持续走高拉动基料价格指数上行。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所有基料中占比最大,因此,对基料价格指数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图3 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基料价格指数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指数走势与基料价格指数走势高度一致。2023年,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指数1月为114.78点,上半年指数波动下滑,下半年指数经历7至9月的持续抬升后,在相对高位窄幅震荡。截至12月,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指数为126.25点,较年初上涨了9.99%。
截至2023年12月,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价格指数分别为102.00点、110.87点和100.94点。其他树脂价格指数为100.00点。
图4 复合材料基料细分产品价格指数收报情况
2、玻璃纤维价格指数窄幅波动下行
2023年,增强材料细分产品价格指数“一跌二平”。其中,玻璃纤维价格指数稳中有跌,具体价格指数运行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5 玻璃纤维与增强材料价格指数走势图
2023年,玻璃纤维价格指数走势与增强材料价格指数走势高度契合,且玻璃纤维价格指数下行是影响增强材料价格指数下行的唯一原因。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玻璃纤维价格指数整体下行,1月,玻璃纤维价格指数为全年最高点122.08点,最大跌幅集中在2月,受国内玻璃纤维市场主流产品价格弱势下行影响,玻璃纤维价格指数2月环比下跌7.36%,收于113.09点,之后指数窄幅波动。2023年下半年,玻璃纤维价格指数稳中有升,10月指数收于全年最低点,109.44点,之后指数止跌转暖。截至12月,玻璃纤维价格指数为112.39点。碳纤维和其他增强材料价格指数2023年均持平运行,价格指数分别收报103.77点、110.65点。
(二)产品价格指数稳中小升
2023年,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整体趋稳,全年走势稳中小升。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6 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图
截至12月,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收报113.09点,较年初上涨0.32%。
复合材料产品按工艺可以分为缠绕制品、模压/模塑制品、拉挤制品和手糊/真空吸附制品,各分项产品价格指数走势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7 分工艺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图
2023年,分工艺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二涨二跌”。其中,模压/模塑制品和手糊/真空吸附制品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12月,指数分别为123.50点、108.84点,较年初分别上涨了1.12%、0.64%。缠绕制品和拉挤制品价格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跌,12月,两项指数分别为105.97点和111.39点,较年初分别下跌了0.55%、0.03%。
2023年,模压/模塑制品价格指数走势稳定在相对高位,且全年涨幅最大,这得益于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枣强当地龙头企业恒润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热塑性模压生产线上,机械手臂飞速运转,热塑性物流托盘从原材料到成品仅需120秒。技术创新,促使模压/模塑制品价格表现为上涨。
(三)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 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运行走势图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逐月抬升。其中,2023年一季度,复材产业发展指数为145.93点。二季度,产业规模、生产效益、品牌推广及制度供给指数环比有不同程度提升,拉动复材产业发展指数环比提升14.54%,收报167.15点。三季度,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延续上行走势,收报176.87点。四季度,指数收报于全年最高点205.62点,环比增长16.26%,较2022年四季度增长3.05%。
2023年以来,枣强经开区以正在开展的“营商环境优化年”和“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倾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枣强县还通过建立“共享人才”机制,将技术人才由服务一家企业发展到服务多家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把“头部企业”中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配置到整个产业链中,实现人才工作“统一战线”,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密集的招商引资活动和相关会议,探索建立的“共享人才”机制等只是枣强县做大做强复合材料产业的部分缩写,得益于政府正向引导,企业主体参与,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
产业发展指数下设产业规模、生产效益、品牌推广和制度供给四大分项指数,其中产业规模指数持续快速上行是拉动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指数持续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四个分项指数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9 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分项指数运行走势图
2023年,产业发展四个分项指数走势各异。具体来看,产业规模指数持续上行,四季度指数为273.34点,环比增长26.37%,同比增长7.57%。其中,规上企业产值指数环比增长45.93%,该指标的增长对产业规模指数环比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从业人员数、样本企业产值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2.80%、19.65%,这两个指标的同比快速增长则拉动产业规模指数同比正向增长。品牌推广指数低开高走,一季度为94.68点,是全年最低值,二、三季度,该项指数整体抬升至110点附近波动,四季度,该项指数加速上行,收报于136.23点,为全年最高点。2023年以来,枣强复合材料产业各企业持续加强自主品牌宣传推广,枣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优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指导和支持恒润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枣强复合材料人”特色劳务品牌,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振县域经济,助力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效益指数和制度供给指数全年整体表现为窄幅波动运行。其中,三季度受原材料涨价影响,企业利润摊薄,复合材料产业整体生产效益有明显回落。截至2023年四季度,生产效益指数和制度供给指数分别为202.78点和100.14点。近年来,枣强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产业扶持政策等,因此,各项指数在合理范围内窄幅波动运行。
(四)科技创新指数再创佳绩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指数持续上行,再创佳绩,最终在2023年四季度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指数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0 复合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指数走势图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以来,枣强县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育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科研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2023年枣强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四季度科技创新指数再创新高,收报146.00点,环比增长10.81%,同比增长23.04%。
复合材料科技创新指数下设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两大分项指数,其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1 科技投入指数与科技成果指数运行走势图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科技投入指数和科技成果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科技投入指数四季度收报147.22点,环比增长11.74%,同比增长33.23%,这得益于枣强县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充分发挥河北省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等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2023年以来,枣强县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产品工业设计水平,并鼓励企业开发航空航天、绿色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输出。截至2023年四季度,科技成果指数收报144.14点,环比增长9.43%,同比增长10.13%。
(五)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向好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在荣枯线两侧徘徊,整体向好运行。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2 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2022年,产业景气指数仅9月份为104.64点,收于景气区间,而2023年,产业景气指数有9个月景气运行,因此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较2022年有较大提升,整体向好运行。具体来看,2023年2月,产业指数快速突破100点荣枯线,为101.50点;3月,指数持续快速上行,为127.27点。4至7月,产业景气指数各月均收于100点荣枯线上方,指数在景气区间小幅波动运行。8月,受市场需求抑制,产业景气指数短暂跌破荣枯线,9月,产业景气指数快速升至111.67点,并连续三个月,在景气区间波动运行。12月,受极端暴雪天气及环保管控等因素影响,复合材料生产、销售和运输整体流程进度放缓,产业景气指数落于不景气区间。
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包含企业经营类景气指数和发展信心类景气指数。具体指数走势如下图所示:
图13 产业经营类和发展信心类指标指数走势图
复合材料产品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从业者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2023年,发展信心类景气指数始终保持在相对高位景气运行。复合材料行业传统旺季在3至8月,同时期发展信心类景气指数在145点上方高位运行,其余月份,发展信心类景气指数虽稍有回落,但始终在120点荣枯线上方的高位景气区间运行,这主要是由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潜力决定的。经营类景气指数在荣枯线两侧震荡。3月和7月,经营类景气指数突破荣枯线收于景气区间,其余月份,经营类景气指数在不景气区间徘徊。3月,全国两会召开后,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市场上的资本与信心同步提升,促使企业产品生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及现金流等指标突破上升,经营类景气指数收报110.61点。11月,上游原料价格经历数月波动下行,同期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则持续小幅上行,这为复合材料产业生产经营带来了盈利空间。因此,经营类景气指数突破荣枯线,为105.00点。
二、指数运行深度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抬升,产品价格承压前行
2023年,复合材料原料价格指数涨幅为4.89%,同期,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的涨幅仅为0.32%,复合材料原料价格指数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的波动幅度则相对较小,这表明随着原材料价格抬升,产品价格承压前行,具体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4 原料价格指数、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图
复合材料原料方面,不饱和树脂是复合材料产业最重要的原材料,而其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具有相关性。202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分别在5月、10至11月有较明显的下挫,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下行,不饱和树脂价格同步下跌。总体看,当前国际油价仍位于历史相对高位,受此影响,复合材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
图15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复合材料产品方面,原料成本占比约为总成本的60%—7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品定价随着原料价格波动而窄幅调整。2023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抬升,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加重,产品价格指数被动小幅上涨。当前,产业链上下游正面临两大历史性的转折,一个是持续探索并扩大市场容量,由本土市场向全球市场增长,另一个是不断提升产品价值,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提升。
(二)产业景气度恢复,前景光明信心坚挺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较2022年抬升明显。一方面,在景气指数突破荣枯线的月份数上,2023年,产业景气指数有9个月收于景气区间,而2022年,景气指数仅1个月收于景气区间。另一方面,在指数的收报点位上,2022年,景气指数最高值为104.64点,而最低值仅为63.16点;而2023年,景气指数最高为127.27点,最低为66.67点,2023年的景气指数最高值和最低值均高于2022年。
图16 近两年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2023年,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多数月份在景气区间景气运行。其中,3月,经营类景气指数和信心类景气指数同频快速达到各自的2023年最高值,这样的好成绩,一方面来自消费端的实证,2023年春节前后,消费市场一派火热景象,为下游市场复苏注入一针强心剂,3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则进一步确认了市场复苏通道的开启,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此种氛围带动下,复合材料产业景气指数收报于2023年最高值127.27点。
2023年,地缘政治冲突、通胀压力等因素使得全球需求增长动力持续不足,全球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多数国家PMI指数收于不景气区间。
图17 2023年全球制造业指数PMI走势图
尽管全球宏观经济承压,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走势相对稳定是当前稳定制造业运行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背景下,枣强复合材料产业整体向好运行。这一方面归功于枣强县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以“链”式招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发力,引商、奖商、安商多措并举,推动做大做强重点特色产业,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领跑者”企业,当地龙头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大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提升企业自身行业领跑地位的同时,助力枣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三)新注册企业数量领先,展现发展潜力
本部分研究内容基于天眼查平台上2023年新成立的707家玻璃钢相关企业及个体户数据,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分析以下内容。
1、枣强县新注册玻璃钢相关企业数量庞大
从2023年全国新注册的玻璃钢类企业情况来看,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100万至1000万及100万以内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5.24%、54.02%、30.75%,其中,注册资本金额前十名的玻璃钢企业中,枣强县占2家。
图18 2023年全国玻璃钢类企业注册资本分布图
分省市来看,2023年700余家新注册的玻璃钢相关企业中,注册地在河北省的有404家,这一数量远远超过其余省市,占全国近年新注册玻璃钢相关企业数的57.14%。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有23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有121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之内的有260家。
图19 2023年全国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分布图
从河北省新注册玻璃钢相关企业数分布来看,2023年衡水市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数为341家,是近年来河北省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图20 2023年河北省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分布图
从衡水市新注册玻璃钢相关企业数分布来看,枣强县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数为279家,是近年来衡水市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县域。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有7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有74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之内的有198家。
图21 2023年衡水市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分布图
2、全国不同区县玻璃钢相关企业新注册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天眼查数据对比分析可知,2023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新注册的玻璃钢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图22 2023年不同区县新增玻璃钢相关企业分布图
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支柱产业。2023年,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营收120多亿元,税金近3.5亿元,增速达10%以上。枣强县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发高端复合材料制成品,重点发展多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电取暖产品,积极开发面向航空航天、风电叶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性能产品,不断调优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逐步向高端迈进。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玻璃钢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鼎盛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仍是沁阳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玻璃钢产业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是山东省重要的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
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及走势预测
从2023年指数走势情况看,一方面,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大,同期产品价格走势则相对稳定,这表明在新旧产能轮换过程中,产业链下游承压,复合材料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盈利水平正面临考验;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指数虽稳步上行,但全年增幅不及科技创新指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动能已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全国各行各业发展正处于提档转型升级过程,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也应从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也就是在发展过程中持续提升产品价值,同时,也应更注重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
(一)持续提升产品价值
一是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更广泛和更高要求的用途。例如,提高产品的强度、耐久性、轻量化、绝缘性等特性,可以扩大其应用领域并提升价值。二是根据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和使用条件,提供更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强化环保意识,推进绿色生产,采用环保的材料和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通过绿色生产,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环保价值。四是对于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玻璃钢复合材料产品,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产品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五是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提升玻璃钢复合材料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强化品牌建设,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提升产品价值。
(二)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价值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和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应用,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二是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注重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研发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三是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该团队应具备技术、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够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四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交易、融资对接等服务。通过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流通和产业化,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转化经验。通过国际合作,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指数走势预测
2024年,在全球利率持续高企,冲突进一步升级,国际贸易疲软,气候灾害增多等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下,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和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都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降至2.4%。尽管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我国面临的机遇要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2024、2025作为十四五计划收官年,叠加2030战略规划目标,2024年我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复合材料可用于新能源、交通轻量化、电子、海洋工程、军工、航空、新基建等领域,应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从长远看,复合材料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据中国复合材料协会预测,后续5年,复合材料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在4%—5%左右。
原料价格指数:不饱和树脂市场方面,当前国产供应处于过剩局面,与此同时,2024年新增产能或将陆续投产,产能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将陆续被迫退出。随着大产能企业的加入,不饱和树脂价格将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呈稳中有降的局面。玻璃纤维方面,当前价格仍位于历史底部,行业内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内低端产能和竞争力较弱产能将加速淘汰,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考虑备货,预计2024年一季度,玻纤原料市场仍将呈现以价格换取市场的竞争局面。综上所述,一季度,原料价格指数将稳中有降。
产品价格指数:部分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面临洗牌、整合压力,部分细分领域将加快去产能,无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面临长周期的生存压力。上游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其中的压力将逐步向下游企业传导。虽上游原料价格走弱将为下游企业扩大生产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这也为企业探索创新发展带来挑战,随着企业创新发展,两极分化将愈发明显,有创新能力并能将创新成果变现的企业有望进入良性高质量发展周期。但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短期看,产品价格指数或将窄幅波动,从长远看,随着创新产品的开发落地,复合材料产品价格指数将进入上行通道。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指数:枣强县委、县政府扎实推动枣强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枣强复材企业与上游企业对接合作,壮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增强枣强复合材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先后创建了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玻璃钢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9家省级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枣强复合材料龙头企业则积极推进研发新的生产设备,攻克前沿技术产品,发挥科技创新中的领头羊作用。2024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指数周期性运行的同时,有望再创辉煌。
产业景气指数:产业景气指数的运行与行业淡旺季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行业旺季,随着订单增加,产业景气指数会收于景气区间。1、2月为复合材料行业传统的行业淡季,产业景气指数大概率将落于不景气区间景气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