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局对全省建材市场调查显示,当前全省建材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需求不足、价格下行、利润下滑、无序竞争”的四重压力。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持续推动建材行业提质降本增效,已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行业产能总体过剩。近年来,国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材行业产能扩张受到严格限制。但受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建材市场需求不足,全国水泥、钢材、混凝土、砂石、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在20-40%之间,产能利用率较低。据对全省企业调查,2023年四季度滁州市钢材批发市场销量同比下降超过40%;2023年12月,滁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1%、26%,库存增长152%。
二是价格低位下行,传统建材跌幅靠前。2024年1月与2023年1月比,主要建材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跌,如水泥、钢材、砂石、混凝土、玻璃、铝芯线缆、PVC塑料管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7%、12%、11%、5%、7%、7%。其中,水泥、砂石、钢材等传统建材价格跌幅靠前,分别创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以来的新低。
三是原料成本偏高,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煤炭、矿石等原料属于建材行业的上游产业,其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建材产品价格。受地缘政治及国际市场影响,近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刚性增强,易涨难跌。据调查,铁矿石在钢材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超过30%,煤炭在钢材、水泥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分别在20%、40%左右。2023年12月,全省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49%,精煤价格同比上涨2%。在高成本、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建材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海螺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29%,马钢股份公司亏损约18亿元。
四是低价竞争激烈,行业监管亟需加强。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较为严重。为稳定客源渠道,提升市场份额,主要建材厂家利用成本和价格优势,大多采取降价竞争方式,使得价格进一步走低。企业反映,当前水泥、商混市场面临无序竞争的局面,一味以价格进行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对进厂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在生产过程中掺加超细粉来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对房屋建筑、基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为此,建议:
一是着力提振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积极和更多国家发展双边贸易,加快全省建材市场海外布局,推动更多中高端建材产品“走出去”。接续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新举措,尽快扭转房地产投资下滑势头。健全完善省内上下游产需对接机制,助力全省建材行业全产业链企业融合发展。
二是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加快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持续推动国务院及全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国家八部门《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推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扩面升级,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是加快推动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国家十部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尽快出台全省具体举措,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在优质产能置换、环保新材料研发、超低排放、绿能核减、产品认证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提高建材行业技术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增加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培育建材行业转型发展新增长级。
四是大力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对建材行业监管的部门联动机制,实施“三品”行动,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把产品及施工质量关,重点加强生产原材料和建材产品质量及施工工艺监管,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优化市场环境,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市场恶意竞争,促进建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