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总结:
①2025年7月,健身器材产品价格指数承压下行,其他器材、有氧器材、力量器材三类分项指数表现为“一平两降”。
②回顾7月行情,主要原材料价格有所回暖,但国内外市场需求双双回落,导致健身器材产品价格指数再度下行。
③展望下一阶段,原材料价格或继续震荡运行,终端市场积极因素正在积累,有望推动健身器材价格指数重回上升通道。
一、指数解读
据“宁津·中国健身器材产业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7月,健身器材市场行情回落,产品价格指数承压下行,收于99.31点,环比下跌0.09%,市场活跃度有所减弱。
图1 宁津健身器材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细分来看,2025年7月,三类分项指数表现为“一平两降”。其中,其他器材价格指数依旧保持在100.00点平稳运行;有氧器材和力量器材价格指数双双延续下行趋势,分别收于102.58点和95.36点,环比分别下跌0.16%和0.09%。
图2 产品价格指数细分指标走势
二、行情分析
7月,健身器材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为产品价格提供一定成本支撑。以钢市为例,7月钢铁行业PMI为50.5%,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态势,重回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下旬螺纹钢(Φ20mm,HRB400E)价格为3304.1元/吨,较7月上旬(3108.2元/吨)上涨6.30%。
继二季度的需求小高峰后,7月健身器材市场内外需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国内消费市场在7月进入传统淡季,一方面,“618”大促的虹吸效应导致后续消费力减弱;另一方面,炎热天气和暑期出游热潮,使得居民消费重心从室内居家产品转向旅游、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对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暂时降温。出口市场面临较大压力,此前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90天关税暂停窗口期在7月临近结束,前期为规避关税风险而产生的“抢出口”订单基本完成交付,新增订单速度放缓。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是影响健身器材供应链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行情展望
展望下一阶段,从成本端看,主要原材料价格预计保持震荡格局,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为企业在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中采取更灵活的定价和促销策略提供一定空间。从需求端看,积极因素正在积聚,国内市场即将迎来“金九银十”以及“双十一”等传统消费旺季,家庭健身需求有望再度被激活。同时,智能化、内容化和社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明确趋势,集成AI私教、VR沉浸式体验和线上课程的智能健身设备,将持续吸引年轻消费者,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综合来看,健身器材产业在经历短暂的季节性调整后,凭借成本端的相对稳定和需求端的结构性升级,有望重拾增长势头。企业应抓住市场调整期,加速产品创新和智能化布局,以迎接下一轮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