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长沙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0.9%,与2020年同期相比,涨幅缩窄1.7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1位。
一、2021年上半年CPI基本情况
(一)CPI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1年上半年,长沙市CPI指数同比呈现相对温和上涨的走势,一季度同比涨幅在1%以下,5月份涨幅为上半年最高,同比上涨1.6%,3月、4月和6月虽然涨幅在1%以上,但上半年总体涨幅仍低于1%。从CPI环比涨幅来看,上半年除1-2月分别上涨1.0%和0.5%,5月份环比持平,3月、4月和6月均呈现下跌走势。
(二)食品类价格涨幅明显缩窄
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影响CPI上涨0.06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下跌11.4%,影响CPI下降0.5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下跌19.6%,影响CPI下跌0.53个百分点);菜与食用菌价格同比上涨9.5%,影响CPI上涨0.2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3%,影响CPI上涨0.18个百分点。
(三)非食品价格由跌转升
上半年,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 ,影响CPI上涨0.8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信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同比上涨2.4%,二季度涨幅更是超过5%。
二、上半年重要民生商品零售价格走势
据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市十大类重要民生商品零售均价呈现稳中趋跌的走势。肉类和蔬菜类零售价格呈下跌走势,水产类零售价格明显上涨,水果、鸡蛋、成品粮、食用油、牛奶、速冻水饺和食用盐价格相对平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上半年,生猪价格在1月15日到达年内最高点(1947.5元/50公斤)后,一路呈现大幅下滑走势,2月24日,跌破1500元/50公斤,为1497.50元/50公斤,5月12日,跌破1000元/50公斤,为942.50元/50公斤;6月24日,到达年内最低点,为630元/50公斤,较最高价下跌68.09%。
走势分析:今年一季度,为保障 “两节两会”期间,肉类市场价格稳定,年初中央储备冻肉密集投放(1-2月投放储备冻猪肉7次,共计19万吨),市场供应短时大幅增加,推动生猪价格稳中向下。二季度,随着全国范围生猪产能基本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生猪市场供应由偏紧转为宽松,而受近两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影响,肉类消费需求疲软,以及进口冻肉低价冲击市场,市场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局面;而价格一路下跌之后,五一、端午等节日对肉类消费提振效果较弱,养殖户看跌心理渐长,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6月份生猪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6月末,受多方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出现短暂回弹,价格回升至800元/50公斤以上,但6月30日生猪价格与上半年最高价相比,跌幅仍达到58.15%。
(二)猪肉零售价格稳步回落
上半年,全市猪肉零售均价为26.21元/500克,1月份猪肉零售均价31.09元/500克,为上半年最高,之后猪肉零售价格呈现稳步下滑走势,6月猪肉零售均价跌破20元/500克,为19.63元/500克,6月30日达到上半年最低点,为16.24元/500克,与1月份相比,价格跌幅达47.19%。
走势分析:1-2月,受春节前期腌制肉类需求稍涨影响,猪肉零售价格高位企稳,月均零售价格保持在31元/500克左右。春节过后,鲜猪肉需求逐步降低,而市场供应不断增多,且今年高温湿热天气较往年来的早,进一步削弱了市民肉类消费意愿,猪肉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价格随着生猪价格下跌而一路下滑。
(三)蔬菜零售价格先扬后抑
2月份,全市蔬菜零售价格上涨至5.24元/500克,为上半年最高价;3月份,蔬菜零售均价为4.25元/500克,环比2月下跌18.89%;二季度,蔬菜零售总体均价在3.50元/500克左右,与一季度相比,跌幅达28.09%。
走势分析:1-2月,受翘尾因素及春节提振效应影响,蔬菜持续高位运行;3月份,本地春季蔬菜逐步进入市场,量大价优,平抑了市场价格,蔬菜零售均价呈现大幅下跌走势;二季度,受季节性供应增多,及外运蔬菜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保持低位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呈下跌走势,跌幅为6.90%。
(四)水产类零售价格大幅上涨
一季度,水产类零售均价为14.57元/500克,月平均价格基本平稳。4月,水产类零售均价为14.85元/500克,较一季度上涨1.92%;5月,水产类零售均价为15.77元/500克,环比4月上涨6.20%,较一季度上涨8.24%;6月,水产类零售均价为16.27元/500克,环比5月上涨3.17%,较一季度上涨11.67%。
走势分析:一季度,全市水产类价格呈现小幅波动走势,总体均价保持平稳,4月份开始,受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启动、水产养殖产能下降、饲料成本上升、需求增加以及“休渔期”等多方因素影响,价格呈明显上涨趋势,6月8日价格上涨至16.90%,为上半年最高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9.63%。
三、下半年价格走势预测
(一)存栏量减少推动生猪价格上行
二季度,全市生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基本持平,而4月、5月和6月,我市生猪累计出栏量持续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环比增幅分别为26.7%、18.9%和32.7%。由于二季度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不少亏损严重的中小型养殖户甚至退养转产,大型养殖户出栏意愿较强,补栏积极性较差,导致全市生猪出栏量不断增加,而存栏量却没有相应增长。下半年天气转凉之后,肉类市场需求逐步回升,生猪供应或将出现短时偏紧的局面,届时生猪价格将可能再度呈现阶段性上扬走势。
(二)季节性消费将提振猪肉价格上涨
下半年,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猪肉消费由淡转旺,且随着大中院校开学、中秋国庆等节日效应带动、春节前的“腌肉季”等,都将对猪肉消费需求起到一定提振作用,猪肉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在下半年生猪供应可能偏紧的情况下,猪肉零售价格或将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三)供应增加带动水产价格回落
9月左右,今年年初投放的新鱼苗基本长成,淡水鱼类供应将较前期有所增加,且随着“休渔期”结束,海产品上市量也将逐步增多,水产市场供应量回升,价格应会逐步下跌。随着高温减退,水产类损耗减少,运输及销售成本降低,或将进一步推动水产类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
(四) 蔬菜、水果和鸡蛋等其他商品供需稳定
天气转凉之后,本地秋季蔬菜、水果上市量不断增加,将有效平抑市场总体价格;受开学季及节假日备货影响,鸡蛋需求将有所提升,但气温适宜,蛋鸡产蛋率增加,供需基本平衡;成品粮、食用油、牛奶、冷冻水饺和食用盐市场供应充足,预计后期蔬菜、水果、鸡蛋、粮油、牛奶、冷冻水饺和食用盐价格将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下半年全市各类重要民生商品市场总体供应有保障,虽部分品种受市场需求回升或将呈现小幅震荡走势,但在不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大的疫病等情况下,预计后期市场价格应会保持基本平稳的走势,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